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金融業務的快速融合催生了金融科技的新浪潮。百信銀行作為一家新型的互聯網銀行,正在著力打造一流的智能銀行。百信銀行是金融行業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的典范,也是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有益嘗試。
隨著百信銀行去年正式開業,百信銀行和百度共同規劃的技術體系已初具成果,百度云的ABC產品在百信銀行開始全面落地,基于ABC構建起的智能銀行也開始初步成型。
C的能力:一家建立在云上的銀行
百信銀行以金融為主導,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搭建全新的開放網絡金融平臺,目標是構建開放、共享、共贏的金融生態。
傳統金融機構的IT基礎架構在轉云之時,有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通常只能先從外圍業務系統嘗試探索。以百信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則得益于創新型的業務模式以及采用全新的技術體系架構,使得百信銀行從一開始就能夠成為一家建立在云上的銀行。
“輕裝上陣”并不意味著百信銀行在云架構建設之路是“輕而易舉”。在百信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寇冠看來,百信銀行在私有云架構上主要遇到五個方面挑戰:
初期投入成本大。百信銀行在私有云架構采用的是分布式技術,可以構建彈性的基礎架構,靈活對業務需求進行彈性調整。但是,在建設初期,則需要在基礎設施、技術適配和技術應用上有著較大的投入,這對于剛起步的百信銀行是一大挑戰。
百信銀行采用全新的互聯網金融體系,要求基礎架構反應更快。互聯網金融的業務特征就是快速,產品根據市場的敏捷變化進行不斷快速的迭代和修改,這需要分布式架構和微服務架構支撐自動化運維、自動化應用部署和自動化測試。
駕馭與金融業務相適應的PaaS平臺。采用分布式的云架構,要求百信銀行在基于開源的PaaS平臺層具有升級和改造的能力。
銀行業絕大多數核心業務系統并沒有完全在分布式云計算架構跑過,所有的業務系統都要進行分布式和微服務化改造,需要逐步摸索與實踐。
技術精英人才相對較少,百信銀行的基礎架構都是建立在開源基礎之上,在使用、維護和駕馭方面需要有更多出色的人才。
為此,百信銀行充分利用優勢,與百度云緊密合作,共同打造私有云基礎設施,實現了企業級分布式云架構和微服務治理框架,并且順利完成監管驗收,為百信銀行開業奠定堅實基礎。
百信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寇冠表示:“作為一個新成立的銀行,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就是沒有歷史包袱。我們選擇云架構時首先考慮的是技術的開放性,對主流的開源技術廣取百家之長,從而更快、更好地引進最新的知識成果。經過與百度云的緊密合作,我們很好地解決了綜合的技術能力、人才的問題,并且在分布式架構上獲得了出色的產品、技術以及經驗。”
根據百信銀行目前的數據顯示,百信銀行的39個業務系統和9個非業務系統自開業以來運行非常穩定,沒有五級以上的運行事故,目前無一起安全事故。
B的能力:用數據驅動業務
作為互聯網銀行,百信銀行并沒有傳統銀行大量的實體網點及相關的經營和管理成本,所有業務都是通過線上渠道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這些差異化、場景化、智能化的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全部都是構建在數據基礎之上。
百信銀行深知數據對于公司業務的重要性,為此,成立了與之匹配的大數據部。首先,與百度云共同構建大數據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另外,對百信銀行全行數據架構整體規劃和設計,對數據獲取、模型建設、數據質量管控進行統一管理;第三,推動數據應用以及數據驅動戰略,為市場分析、營銷活動、管理決策提供決策支持。
“百信銀行科技+大數據團隊占整個公司員工60-70%。百信銀行英文名為aiBank,AI可以提供智能化的產品與服務,數據則是整個AI的基礎,我們希望大數據部成為百信銀行的參謀部,管理層的管理決策都可以從大數據部那里得到數據支持。” 百信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寇冠表示。
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資源,成為越來越多行業驅動業務的最重要因素。作為一種新的資產,數據的獲取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在百信銀行看來,雖然各種產品和業務都構建在數據的基礎之上,但是百信銀行在數據獲取方面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寇冠表示:“無論是數據的內部使用還是外部獲取,百信銀行都是嚴格按照監管要求來實施的。百信銀行要求每個業務系統都有數據交付性,這些數據會被沉淀下來成為百信銀行重要的資產。”
百信銀行當前所有產品的設計和體驗、發布和運營,都將建立在數據的基礎之上。這樣一來,一切產品做到“有數據可依”,讓大數據部門真正成為“參謀部”。
A的能力:金融大腦讓銀行智能起來
有了彈性、高效的私有云基礎架構,以及完善的大數據團隊和數據驅動戰略,百信銀行的智能銀行目標已具備良好的基礎,最后就是讓AI與業務進行充分融合,讓業務更加智能化。“AI和金融結合可以給業務帶來很大的想象空間,不僅僅局限在語音識別和人臉識別這些應用方面。”寇冠表示。
據悉,百信銀行正在與百度云進行緊密合作,聯合打造“百信金融大腦”,利用金融大腦對外提供智能化的服務。目前,金融大腦正在智能客戶和百信銀行APP的語音交互進行落地嘗試。像智能客服通過智能機器人對客戶的表單準確理解,背后需要有自然語言處理(NLP)、深度學習等技術的強力支撐;通過大量的訓練和學習方能得到好的效果。寇冠表示:“智能銀行是百信銀行的終極目標,智能賬戶、智能風控和智能服務等將是智能銀行的核心能力。”
在寇冠看來,金融科技最大的挑戰就是AI,無論是消費金融、在線支付等業務,一旦融入AI之后,它的差異化優勢就更加明顯。“百度云在AI領域有著非常深厚的積累,有著領先的技術能力,百信銀行則聚焦在AI和金融場景的結合上,我們雙方成立的聯合實驗室將持續探索AI在金融場景領域的應用,構建起AI在金融領域的綜合應用體系。我們最終希望提供的服務是會思考的,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隨機應變,更加人性化。”
未來:更為開放 更為智能
百信銀行的IT系統叫智融OS。這里OS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支持百信銀行整個業務的操作系統,另外一層的含義就是Open+Share,意味開放與共享。寇冠表示,百信銀行的IT系統將會堅定不移的走開放的道路,并且在未來考慮將自身的科技能力對外輸出,普惠更多同行業的伙伴。
“開放與開源有利于更好、更快的采用最新的先進技術,有效地降低技術成本。未來,隨著百信IT架構更加成熟,我們希望把自身的科技能力對外輸出,為整個行業做出相應的貢獻。”寇冠總結說。
而基于百度云的ABC能力搭建起來的全云架構,為百信銀行帶來的效益也是明顯的。表現在“快、穩、省”三個方面。
快:幫助百信銀行在較短時間內業務上線,符合政策法規的要求;日后產品也將快速迭代,支持業務創新,符合互聯網“唯快不破”的原則。
穩:構建了一套穩定、健壯的系統,而且后臺云架構具有開放性,可以隨業務的變化而變化,具有極大的擴展性和彈性。
省:節約資金和人力成本。日后在運營和運維中,將采用智能運維的方式,節省總體成本。
按照百信銀行的規劃,當前的IT戰略分為三部分。首先,構建科技金融。2018年是起步之年,目的是夯實金融科技的基礎,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石。其次,場景化金融服務。目的是在不同的金融場景下,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從而形成百信銀行獨特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優勢。最后是業務聚焦,為戰略服務。
在這個目標之下,當前的百信銀行與百度云構建的技術體系正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中,從底層開放式架構到融合而智能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能力,百信銀行構建了全行業為數不多的全云架構,快速適應業務發展,為全行業IT發展帶來借鑒。
由此可見,百信銀行正在逐步踐行“智能銀行”的承諾,未來將“聚焦智能和普惠,構建智能賬戶、智能風控和智能服務等核心能力,主要針對傳統銀行服務薄弱和未觸達的空白領域進行錯位發展。”